当前位置: 首页  >> 殡葬文化  >> 纪念文选  >> 查看详情

父亲的“传奇”(代祭文)

来源: 重庆殡葬网  日期:2018-09-19 14:24:50  点击: 
分享:
    这是写于2008年的一篇博客,在这儿谨作给父亲的祭文 。

    好片是经得起常看的,《Big fish(大智若鱼)》就是这样一部影片,昨天在家里又看了一遍,感动依旧。这里我不想介绍影片的情节,因为这会破坏欣赏影片的神秘感,从而影响了大家的欣赏。所有做子女的人应该要看这部影片,所有有了自己子女的人更应该看这部影片。

  小时候,父亲总是孩子的偶像,而母亲是可以“欺负”的。印象里父亲总是无所不能的,所有的事都能做,什么事都能搞掂,自己闯再大的祸,父亲也总能将其化解掉。父亲是一个好动的人,在家呆不住,经常借参加各种比赛裁判工作的机会出去“见世面”,为此也给母亲造成不少的伤害。小时候喜欢父亲给自己出“脑筋急转弯”(那时可没有这种说法)的题目,经常缠着他出题目。喜欢他从外面带回来的小玩意,学校里的老老少少也喜欢听他讲“传奇”。

  父亲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体育教师,他没有上过大学,学历只是中师毕业。年青时一腔热血,还差一点报名去了朝鲜战场(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子,爷爷当然不同意),他常说:“如果这样,也许就没有你们兄弟三个了,历史该重新写了。”后来因为在学校里听到苏北需要老师,卷起最简单的行李,从苏州去了启东,在一所中学里一直干到退休。在一生中,有诸多建树,但并没有一官半职,不过他可是60年的江苏省劳模哦。

  父亲在什么方面都不算科班出身,但却在很多地方胜过那些科班出身的人。很多人穷其一生不过在某一方面小有收获,或者也就平平常常过一生。在学校,他教过许多科目,体育、音乐、美术,数学语文也教过。教学之外,他训练的学校男女排球队,是所有比赛队伍中看起来最“杂牌”的队伍,衣服各异,高矮不等(有个最矮的球员,从球网下过去几乎不要低头),却能在全县夺得第一。是乒乓球国家一级裁判,他曾想考国际裁判,苦于没有学过英语,自学又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只好放弃了,这是他当时的遗憾。他是半个艺术家,他能搞美术设计,在文革中画大幅毛泽东头像和雷锋头像是拿手好戏,要知道,在当时画毛泽东像可是危险活。能拉一手的手风琴,能弹钢琴风琴,能带领学生们排全本的《红灯记》,并在全县巡演。他自学无线电技术,家里的收音机、电视机和其它家电遇到故障都是自己修,也为别人修过N多的东西,家里到处是被他肢解后用于发明其它东西而留下的电器残骸。  

  年过五十,从体育岗位上退下后,改去上劳技课,很多人是把这些课当作养老的,在当时这些课原本也只是点缀点缀教育改革的,却被他上得有声有色,并开始指导学生搞发明创造,还自学了专利申请。不久以后他指导的科技小发明在省市、全国屡屡获奖,学校也因他成为一所特色学校。父亲在职时没有一官半职,老了退了却挂上了不少的头衔,退休多年心态依旧年轻,永远追赶新潮与时尚(呵呵,不是指穿着),家里有很多买回来后并无多少用处的新奇玩意,许多年轻人在一些地方都未必能比得上他。现在还每天都会骑着车子出去溜街逛店,时不时做做评委,时不时被请去做做发明创造的讲座。真希望他永远年轻。

  这些只是我看到的记下的真实的传奇,肯定还有许多父亲从未提过的或者早被我遗忘了的传奇--生活的精神的。

  父亲是传奇,母亲也是传奇,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丰富,也许都不再把父母亲当作传奇,消失了神秘感崇拜感,甚至还会有一些轻视,更有人可能因为父母的地位出身还感到有些羞愧。

  不要自作聪明地去解父亲的传奇,我们只要好好去读。

发布者:网友daguanyuan

相关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