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殡葬文化  >> 世间百态  >> 查看详情

把荒凉坟地建成景点墓区

来源: 重庆殡葬网  日期:2018-09-18 11:35:15  点击: 
分享:
    公益性公墓与经营性公墓有何区别?如何避免公墓消费中的纠纷?殡葬陋习能否尽快根除?先进的殡葬文化如何潜移默化地让市民接受?

  对死者盛殓厚葬入土为安,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老人去世,子女大多不吝钱财买一个高档的骨灰盒存放,再买一块墓地,刻一方石碑,以寄托哀思。但眼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在公墓消费中出现的纠纷越来越突出。连日来,记者对省城殡葬墓地占用土地

、消费纠纷、殡葬陋习、如何推广殡葬文化等进行了详细调查。

  个案点击:

  墓地消费起纠纷,死者入土也难安

  近日来,省城安先生心情一直非常悲痛:他花钱在省城某村公益性公墓买了一块墓地,却面临搬迁命运,而且难以得到经济补偿。

  安先生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为亲人的逝去心里难受,另一方面又为故去的亲人难以安息而气愤。”据安先生反映,他当初花几千元钱,在省城南部一村庄的公墓买了墓地并建了坟墓,除了墓地费之外,村委会还收取150元的编号费。

  但坟墓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安先生说,村里不修路、不挖排水沟,整个坟山除中间有一条坑坑洼洼的路外,根本就没有其他路可走,整个公墓像一座乱坟岗,荒草遍野,乱七八糟。由于没有排水沟,下大雨把坡头上的坟冲垮了都无人管。

  眼下,由于规划用地,他买的墓地也得迁走,可迁向何处?村里没法进行安置,让他自己想办法。这让安先生心里很不痛快,中国人一直讲究入土为安,可老人入土没几年又要迁移,他当后辈的心里也真不是个滋味儿。

  记者根据安先生的指引,在这座山上绕了一圈后发现,从山头到坡脚,几乎都排满了大大小小的坟墓,有些坐落于坡上的坟墓,坡陡无台阶,上上下下非常危险;有的坟墓墓碑有所坍塌,杂草丛生,有的已经迁走。

  延伸调查:

  利益驱动导致“黑公墓”泛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济南市殡葬管理处曾多次向市民发布警示:公益性公墓没有对外经营权,其销售属违规行为,市民在公益性公墓购买的墓地不受法律保护。

  据介绍,公墓分为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两种,公益性公墓只负担本地村民的丧葬事宜,没有对外经营的权利,其销售属于违规行为。经营性公墓则是经省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的对社会公开销售的经营单位,目前,济南市区内经批准且正常营业的经营性公墓只有5家,分别是:济南市玉函山安息园、玉函山第二公墓(双峰山陵园)、济南市玉顶山公墓和历城区劳动人民安息园、山东福寿园文化陵园。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受暴利驱使,在省城周边各个山头,公益性公墓外卖现象比较普遍,“黑公墓”非常多。

  前不久,记者跟随扫墓人来到腊山南侧的几处坟场,看到这里一座小山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坟墓。据现场的一位村民透露,这些坟墓本来是个别村居的公墓,但非本村人只要出得起钱,要修多大都可以。交谈中,这名村民还告诉记者,四五平方米的,根据材质不同一次性收取费用三至四千元,二三十平方米也只要一万多元,大的豪华的可达10万元左右。如果不需要村里帮助建盖,则每平方米只需交纳50元钱。

  另据介绍,所谓公益性公墓,就是按照规定仅限于向本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不得对外经营或新增加坟墓,更不允许出售墓地。但后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村民铤而走险,公开销售墓地,初尝甜头后,有村民甚至肆无忌惮地毁林占地,乱埋乱葬。个别公益性墓地毁林造坟,开展墓地经营性活动,造成乱埋滥葬,严重违反了国家、盛市有关殡葬管理的法规,属非法公墓。

  市民反映:

  周边山岭野坟成堆遗患多

  济南环城有山,绕城有水,但是在省城不少山上,有不少墓地,有的由于缺乏管理,使得美丽的山头成了乱坟岗!

  日前,记者在省城二环东路的茂岭山上看到,山腰上立着大大小小的墓碑,与眼前宽阔的马路、美丽的城市极不相称!有人称此地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坟墓扎堆,几年功夫建起了2000多个墓地。在省城燕翅山、大佛头、腊山、华山等几处山上,这样乱埋乱葬的“野坟”处处可见,大煞风景。市民赵先生在浆水泉附近为父母买的墓地,由于管理不善,后来发现里面进水,由此还引发了诉讼纠纷。

  这些野坟墓不但破坏了山体、生态环境,更是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每到清明节、传说中的鬼节等祭扫坟墓的节日,扫墓人在焚烧纸钱时经常将大片荒草和树木点着,这样的新闻也时时见诸报端。

  在去年11月,腊山整个山北麓被点着,由于天气干燥,烧着的纸钱很快就将山坡上的野草、树木引燃,火势顺着山坡向上蔓延,很快烧到了山头。火光浓烟惊动了陆军学院的工作人员,为防止山北麓的大火烧到南麓,他们急忙拿着扫帚等工具灭火。

  不少市民也告诉记者,在山间胡乱建设的墓地,最主要的是缺乏管理,如果将这些墓园以高起点进行建设,进行社会经营,人们也能接受。

  业内人士:

  推广殡葬文化,把公墓建成纪念公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之所以出现这种种纠纷、隐患,都是殡葬陋习惹的祸,有必要倡导殡葬文化,推进殡葬改革。

  山东福寿园文化陵园邵向曙经理介绍说,与坟为邻,对中国的城市来说可能是一种无奈和尴尬,中国迷信的老百姓认为人死了是到阴曹地府中受罪,牛头马面,小鬼无常,十八层地狱,死后没什么好事。所以活着的人无事肯定不会去坟茔地转转,坟地给人的感觉是阴森、恐惧和荒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应该跟着改变。

  邵经理介绍说,在西方国家,大城市的市中心有墓地已不算稀奇,甚至已经有了供游客旅游观光的墓区景点。像在法国首都巴黎,一处地下墓区每年吸引着20多万名游客。在这处地下墓区中共安葬着600万巴黎市民,其中包括哲学家孟德斯鸠、天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母亲等名人。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阿灵顿国家公墓,安葬着军人和公务人员。一望无际的草坪上,竖立着无数个白色的十字架,显得圣洁、安详。到这样的墓地凭吊观光,人们自然不会有恐惧感。

  另据介绍,在上海,也开始出现“文化陵园”和“人文纪念公园”为主题的公墓,上海福寿园还被正式纳入“上海一日游”的景点,在社会各界虽然博得了广泛赞誉也引来不少争议。但随着电影艺术家程之、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徒步探险家余纯顺、电影表演艺术家阮玲玉、《死亡日记》作者陆幼青、公安系统一级英模肖玉泉等500多位近现代各界名人精英陆续“定居”上海福寿园后,这里便被参观者和广大市民誉为“露天的艺术雕塑陈列馆”和浓缩上海近现代历史的人文纪念公园。

  公墓是否有必要像公园那样建设和经营?将公墓纳入旅游景点人们能接受吗?邵向曙介绍说,与传统公墓仅有祭奠功能不同,如今的墓园更多的不是凭吊死亡,而是对死者的一种怀念,人们都希望在公墓里加入一些人性化的东西,体现出死者生前的事业、性格等等,用种种形态不一的雕塑、建筑将这些个性体现出来,自然就形成一座纪念“人文纪念公园”、“露天的艺术雕塑陈列馆”。这样合法经营,园林式建设,不但能减少纠纷,而且更能得到死者家属的认可。

  在采访中,山东大学一位社会学教授也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公墓建设成芳草连天、楼亭叠翠、鸟语花香、疏朗开阔的公园,打破公墓原有的悲哀和恐惧感,走一条墓区园林化、墓碑艺术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殡葬改革之路,是殡葬文化的最终发展走向。

相关

    暂无信息